《风雨见真情》 王林旭 作 (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,国家民族画院院长)
今年的春节不同于往年。伟大的中华民族经受了千年以来的重大考验,全国人民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。
每天,手机里、电视中、报纸上,都能看到军民一心、挺身而出、义无反顾抗击疫情的身影,他们信念坚定、无惧危险,为全国人民的平安、健康筑起了一道道防线。此情此景,不可能不感动。作为一名艺术家,更不可能无动于衷。
这让我想到我所喜爱的竹子的精神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竹子代表着坚忍不拔、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,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,是自强不息、顶天立地、清竣不阿、虚心劲节的代名词。而竹的这种精神和气概,不正是我们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抗击疫情,不断取得节节胜利的展现吗?
还让我想到,竹子的美感及其文化。无论是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”的繁茂,还是“雨洗娟娟净,风吹细细香”的清奇;不管是“擢擢当轩竹,青青重岁寒”的坚贞直立,还是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”的坚韧挺拔;竹,都亭亭玉立、节节高升,给人一种不断向上的美感。自古以来,竹便成为文人墨客喜爱吟咏、描绘的对象,备受青睐。无论是荒郊野岭,还是庭前院后,它始终无怨无悔、默默生长、四季常青;不论孤寂清冷,还是雨雪风霜,它始终心无杂念、专心致志、“咬定青山”。竹,可谓“依依似君子,无地不相宜”:从崇尚自然的“竹林七贤”,到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的苏东坡,从浩然正气的文天祥,到“我自不开花,免撩蜂与蝶”的郑板桥……他们都喜爱竹,他们身上也都有竹的精神和气概。
我也爱竹,并师竹、学竹、画竹、颂竹。于是,竹就成为我表达心中无限感动、无尽感慨的第一选择,也便有了这片竹林——《风雨见真情》。这幅作品,由6页6尺宣纸横拼组成,长5.2米、宽1.8米,取竹干的最坚韧部分,结实有力,竿形尤其粗大、挺拔,上顶“天”,下立“地”;竹干之间密而不挤,互相依傍,虚实相生,每每交叉斜贯,力到意到,富有苍劲之感。竹子有粗有细,有新篁,有老干,笔笔交代清楚;主干和小枝前后交错,互相呼应,刚柔相济。强健的枝干似有风吹过,萧萧飒飒,如疾风振林,凸显一种勃发的生命力。逢风遇雪,不蔓不枝,依然向上延伸,风雨中可见真情。
俗话讲“风晴雨露,竹影多姿”,就是说,竹子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可以入画,而且尽显风姿。我喜欢画风雨竹,因为风雨竹最多情:风雨竹里有生气。为了画好竹子,我曾到竹子的故乡浙江临安一带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,每天早起去竹林里观察,站在竹林中,看到竹笋尖瞬间从土里冒出来,拔节生长,那是生命的交响。风雨竹里有变化。偶遇小雨、大雨,尤其是狂风暴雨后,竹林在响,鸟儿在叫,那种情境现在想起来依然动人。风雨竹里有气节。竹在风雨中的姿态,经受了风雨的考验,更能体现出它弯而不折的气节。
“画竹即画人”,《风雨见真情》也是这样。同时,物为情所系,以竹传情。《风雨见真情》我所要表达的不仅是自己心中那份满满的感动,还有对我们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期待。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人类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坎坷,一路走来,我们对生命、对自然依然充满信心和希望,因为中国是竹子的国度,有竹子的精神,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
虽然战“疫”仍在继续,但我相信,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全国人民团结一心,坚定信念,不屈不挠,共同努力,一定能赢得战“疫”的最终胜利!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